第936章 会面麦理浩
时间不断流逝,一个星期转瞬即逝,林善渊等人终于将一个较为完善的方案拿了出来。<br/><br/> 夏禹再次召集所有人开会,同时也喊来了王耿武列席,在集思广益之下,方案进一步完善,九鼎大学新增的院系和专业也配套地确定了下来。<br/><br/> 会后,夏禹命霍建宁与港府联系并投了拜帖,麦理浩确定第二天下午能够专门腾出一下午的时间与夏禹会面。<br/><br/> 翌日下午,夏禹养足精神,带上霍建宁以及保镖们,驱车前往港督府。<br/><br/> 在麦理浩的贴身秘书的带领下,夏禹等人来到了麦理浩的办公室。<br/><br/> 看到夏禹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正在处理文件的麦理浩当即露出笑容,起身相迎。<br/><br/> “夏先生,欢迎你的到来!”<br/><br/> “总督先生,下午好!”<br/><br/> “下午好!”<br/><br/> 一阵你好我好的寒暄之后,麦理浩引着夏禹和霍建宁坐下,他的秘书问过两人的喜好之后便开始泡茶。<br/><br/> “总督先生,今天下午得占用你比较多的宝贵时间了。”<br/><br/> 在茶泡好之前,夏禹以玩笑的口气说道。<br/><br/> 麦理浩笑着摇头说道:“夏先生你这话就谦虚了,你说我的时间宝贵,难道你的时间不比我的更宝贵吗?”<br/><br/> “纵观整个香江,你是第一个成为美国总统座上宾的人,所谈之事涉及面早就不只局限于小小的香江。”<br/><br/> “你作为香江国际视野和实力最强的人,我一直想跟你好好聊聊。”<br/><br/> 麦理浩毕竟不是普通人,虽然夏禹没有让九鼎报业公司报道与他相关的新闻,但是美国总统换届的影响太大了,麦理浩自然会从其他渠道得到相关的消息。<br/><br/> 在香江,夏禹还能控制住舆论,但是在美国和欧洲,夏禹这个黄种人身影出现,也引起了一些媒体的注意。<br/><br/> 不过麦理浩可不是从媒体上得知的,而是由英国国内传来的消息,提醒他夏禹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非同一般,要他多加注意。<br/><br/> 夏禹不以为意,淡淡一笑说道:“总督先生,我可不是美国总统的座上宾,只是恰巧跟里根有一些共同话题而已,比如经济,又比如就业。”<br/><br/> “正巧,这次在美国见识了很多事物,心里大为感触,所以我此次来,也是为了跟总督先生好好聊聊。”<br/><br/> “仔细想想,似乎我虽然拜访过总督先生不少次,但是却还从未有过真正坐下来好好谈谈。”<br/><br/> 麦理浩笑着点点头,反问道:“是的,不过现在不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吗?”<br/><br/> “是的!”<br/><br/> 夏禹微笑颔首回了一句。<br/><br/> 接着他脸色一正,又说道:“总督先生,虽然我在英国和美国也有不少事业,但是归根结底,香江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是我的家乡,你在香江有九年多的时间了,应该知道华人对家乡的情结。”<br/><br/> 麦理浩理解地点点头,华人的乡土情结他确实了解,也很尊重。<br/><br/> 夏禹继续说道:“虽然香江是我的家乡,但是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见识了发达国家的容貌,我才对香江的落后和贫穷有一个具体的观念,如果我没有能力就罢了,但是既然我有一定的能力,那么我做不到放任不管。”<br/><br/> “我的初衷跟你是一样的!”<br/><br/> “总督先生你执政香江九年多的时间里,你一直深受港人的爱戴和拥护,你是香江有史以来最好的总督,是你推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会面貌出现了深刻的改变,香江在你的执政下,医疗、教育、交通、福利、社会治安、基础建设等等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br/><br/> 听到这,麦理浩不由露出了笑容。<br/><br/> 一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br/><br/> 相比较于普通人,夏禹这种顶级大佬说出来的对他的执政业绩的赞美,对麦理浩而言无疑是相当顺耳的,听得他心里十分舒坦。<br/><br/> 夏禹并不是在拍马屁和吹捧,而是有一说一。<br/><br/> 就好比功过不能相抵一样。<br/><br/> 送你一个现金红包!<br/><br/> 动机归动机,行动归行动!<br/><br/> 不可否认,麦理浩执政香江有跟大陆角力的成分和树立英国在港人心目中的正面形象的成分在。<br/><br/> 但是他确实让香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他的执政下,中文成了香江这片土地的法定语文,十年内兴建公屋改善了至少百万市民的居住环境,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创建了廉政公署,兴建了地铁,改善了民生。<br/><br/> 后来香江之所以成为“亚洲四小龙”,得益于他十年半的任内打下的坚实基础。<br/><br/> 不过夏禹可不是单纯过来让麦理浩开心的。<br/><br/> 接着他话锋一转说道:“总督先生,你是在1971年来到香江的,今年是1981年,马上你的任期就要满十年,虽然现在还有七八个月,但是基本上事情已经定型,外界已经开始议论即将过去的十年时期,以及即将开始的新一个十年时期。“<br/><br/> “值此关键时期,我的内心告诉我,我该多为香江做些什么了!”<br/><br/> “在法律上,建设香江是港府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放大来看,更是我们每一个港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r/><br/> “我想,以我的能力,应该能够为港府助力!”<br/><br/> 麦理浩觉得自己已经夏禹的一席话中大致听出来了意思,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点头肯定道:“夏先生,如果你都没有能力,那么香江将没有任何人有这个能力!”<br/><br/> “你已经在教育、医疗、慈善、就业等方面为香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r/><br/> “我代表港府,感谢你对香江的付出,也诚挚地希望你能够继续为香江做出贡献!”<br/><br/> 夏禹笑容满面,谦虚之后说道:“既然总督先生认可,那么我就直说了。”<br/><br/> “请讲!”麦理浩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手势。<br/><br/> “第一件事是关于九鼎大学的。”<br/><br/> 说着,夏禹看向身旁的霍建宁,霍建宁立马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夏禹,夏禹再亲自递给麦理浩。<br/><br/> 后者立马接了过来。<br/><br/> 夏禹的话随之而起:“总督先生,九鼎大学第一期已经建成,你之前也参加了奠基典礼,而今年九月份就将开学,这是关于九鼎大学的一些情况和规划,麻烦你花几分钟先看看。”<br/><br/> “好的!”<br/><br/> 麦理浩点头应道,说完翻开了手中的文件。<br/><br/> 几分钟之后,麦理浩惊讶地对夏禹说道:“夏先生,九鼎大学今年计划招生八千人?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香江大学和香江中文大学的招生总和了!”<br/><br/> 夏禹立即说道:“是的,不过即使如此,在今年依旧会有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毕业后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有可能,我恨不得加大招生数量,但是很遗憾条件不允许。”<br/><br/> “九鼎大学能够招收八千个学生,那么将造福最少八千个家庭!”<br/><br/> 麦理浩先是肯定了九鼎大学,然后问道:“不过夏先生,办大学并不是单纯地招生,而是要给予学生好的教育,这方面九鼎大学能够达到吗?”<br/><br/> 夏禹回答道:“能够达到,在硬件方面,九鼎大学一共接收了超过六亿港币的社会捐助,除了建校以及各种硬件设施和实验器材的采购之外,学校的账户上还有超过四亿港币的资金,所以硬件方面绝对不会存在短板!”<br/><br/> “而在软件方面上,九鼎大学已经面向全球招聘高水平的老师和教授,现在已经招聘到了六百二十一名老师和教授,而且王校长还在积极招聘老师,相信在六月之前就能够为学校招聘到超过一千二百名老师和教授,足够将师生比例维持在一比七之下!”<br/><br/> 麦理浩顿时点点头,内心的担忧消散一空,师生比例一比七已经特别好了,就他所知,香江大学和香江中文大学的师生比例在一比八到一比九之间!<br/><br/> 硬件是用钱就能砸出来的,九鼎大学的财力比香江大学和香江中文大学强悍不知道多少倍,硬件肯定是没问题的。<br/><br/> 软件硬件都更好,没道理九鼎大学的学生接收不到好的教育。<br/><br/> 既然如此,夏禹还忧愁什么?<br/><br/> 虽然心中隐隐有猜测,但麦理浩还是问道:“夏先生,那你还有什么顾虑?”<br/><br/> 夏禹立即说道:“是学校的面积太小了!”<br/><br/> “现在九鼎大学占地面积六十公顷,建设的教学楼和宿舍足以容纳两万师生。”<br/><br/> “但是今年九鼎大学要招生八千人,加上老师会超过一千二百人,还有一些行政及学校基础人员,那么今年开学之后,九鼎大学将会拥有一万人左右。”<br/><br/> “如果现在不进行扩建,等到明年再招生,九鼎大学就将爆满,等到后年,就无法招生了。”<br/><br/> “所以九鼎大学的面积最少需要扩大一倍,否则两年后绝对会出问题!”<br/><br/> “我希望总督先生可以将九鼎大学周围的土地再划一部分给九鼎大学用于学校建设!”<br/><br/> 麦理浩眉头微皱,总感觉哪里不对,他暗暗思索起来。<br/><br/> 夏禹也不催促,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起来。<br/><br/> 不一会儿,麦理浩猛地看向夏禹,询问道:“夏先生,我记得之前批给九鼎大学建校时,面积与你们沟通过的吧,怎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