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迁都长安 开封之战
第354章:迁都长安开封之战<br/><br/> 朝议结束后,三公九卿和部分大臣都留下来商量到底迁不迁都,还有高祖皇帝的破敌之策到底可不可行。<br/><br/> 不过令群臣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原本三公九卿基本都是反对迁都的,可是这次私下商议之后,居然都默契的同意迁都。<br/><br/> 这是怎么回事?<br/><br/> 众大人怎么也跟着陛下一起瞎胡闹?<br/><br/> 没被留下的官员怎么都想不明白,留下来的官员们也疑惑不已。<br/><br/> 没有人天真的以为,陛下口中的高祖之计,真是高祖托梦。可如此大胆的计策,到底是谁向陛下提出来的?<br/><br/> 大汉重臣并非愚笨之辈,自然能看出“高祖之计”到底可不可行,这其中的风险虽大,但对目前的大汉而言,确是最后一线生机了,所以又怎会反对。<br/><br/> 得到朝臣的同意后,迁都也成了定局。<br/><br/> 此次迁都不同于以往,除了行政机构的迁移之外,洛阳朝廷搬迁最多的则是粮食,然后就是各大家族的迁移。<br/><br/> 在战争时期,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国家一切机构都要服务于战争,而粮食自然也是受到严格管制的。<br/><br/> 无论大汉还是黄巾都一样,普通百姓的储量基本都被征收,仅允许保留基本口粮,有必要的花劳力也会强行征召。<br/><br/> 这么做会在极大程度上失去民心,可却又不得不如此,毕竟赌国之战一道打输了的话,克就要亡国了,道那时要民心还有何用?<br/><br/> 大汉在司隶建两个超大型粮库,司州雍州各有一个,分别在长安和弘农。<br/><br/> 朝庭之所以不将粮库建在洛阳,好似是也预感到万一司隶守不住的话,从弘农往关中搬运粮草也更方便。<br/><br/> 迁都令下达后,受影响最大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的洛阳世家。<br/><br/> 朝廷即没有强迫百姓跟随一同迁都,也没有强迫世家跟随,但是世家却是不得不去长安。<br/><br/> 百姓没有独自前往的能力,所以朝廷不强制迁徙的话,百姓自然不会离开祖辈生活的土地。<br/><br/> 而大家族则不一样,他们有迁徙的能力。<br/><br/> 洛阳现在聚齐了天下大半的世家,而抛弃家产来到洛阳的他们,本就已是元气大伤,而前往关中后定会受到当地世家的联合剥削。<br/><br/> 所以说前往长安日子依然不好过,可是不迁移还不行。<br/><br/> 逃到洛阳的他们,早就已经上了黄巾的死亡名单,一旦洛阳被攻破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所以只能随朝廷一同前往长安。<br/><br/> 这次迁都,朝廷本是不想大动干戈,可随着世家的加入,迁徙队伍也变得浩大起来了。<br/><br/> 司隶由关中和河洛组成,河洛是司州,有四郡之地,分别是河南尹、河内、河东和弘农。<br/><br/> 千里关中就是雍州,有三郡之地,分别是京兆尹、右扶风和左冯翎。<br/><br/> 如今的雍州,早已不是秦汉时期的关中,无论政治经济人口都远远不及司州。<br/><br/> 可随着流民的增多,朝廷将流入司州的流民全部迁入了关中,再加上现在天下世家的进入,这让雍州的人口在短时间内都快突破两百万大关,经济也渐渐变得繁华起来。<br/><br/> 照此趋势进行下去的话,关中恐怕将成为最复杂的一个地区。<br/><br/> 因为这里即将成为天下世家的聚集地,不仅有着关西世家,还有关东世家,而世家一多的话,有些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复杂起来了。<br/><br/> ……<br/><br/> 中平二年七月,大汉朝庭正式从洛阳迁都到长安。<br/><br/> 刘宏迁都长安不同于董卓,没有对洛阳造成破坏,朝廷的各大机构衙门在半个月内就已搬迁完毕,而世家拖家带口的自然要慢一些。<br/><br/> 长安,未央宫。<br/><br/> 这座见证了大汉兴衰的宫殿,如今再一次迎来了它新的主人,刘宏。<br/><br/> 望着堂下众臣,刘宏沉声问道:“关中的援军,目前开拔到哪里了?”<br/><br/> 刘宏知道自己的迁都之举,在天下人看来可能都是昏招,可他心里清楚这是唯一可以拯救大汉的方法,那人的谋划是绝对不会出错的。<br/><br/> “启禀陛下,关中5万援军已到达洛阳,益州10万大军也已经进入关中。”何进站出沉声汇报道。<br/><br/> “如今益州空虚,没发生什么乱子吧?”刘宏忧心忡忡的问道。<br/><br/> “陛下放心,有刘焉和刘季两位将军在,益州稳如泰山。”<br/><br/> 刘宏满意的点点头,而这时只见一员探报匆匆,闯进大殿。<br/><br/> “报……启禀陛下,小平津……失守了。”<br/><br/> 这个消息在传到众人耳中后如同惊雷一般。<br/><br/> “什么?”<br/><br/> 刘宏猛的站起身,惊呼:“这怎么可能?”<br/><br/> 朝堂上瞬间变得混乱起来,各种议论声不断。<br/><br/> “启禀陛下,黄巾一直不停的往小平津增兵,而项羽也日夜不断的猛攻,为了拿下小平津甚至不惜亲自攻城,袁将军最终没能受住,如今已领两万残军退守洛阳。”<br/><br/> 小平津之所以会这么快失手,终究到底还是受到了迁都的影响,<br/><br/> 皇帝都跑了,前方将士哪还有守下去的信心?<br/><br/> 小平津这一失守,也让虎牢关的秦温等四大诸侯,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br/><br/> “传令,命秦温放弃虎牢关,全力死守洛阳。”<br/><br/> 刘宏不知道这个决定对不对,可是却不得不如此。<br/><br/> 小平津一失守,黄巾已经可以通过水路,直接调集大军进攻洛阳,还让秦温在虎牢关死守已经没有丝毫意义了。<br/><br/> 可是一旦放弃虎牢关的话,又会让张角和项羽两路兵马汇合,到时百万大军兵临洛阳,洛阳真的能守得住吗?<br/><br/> 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局。<br/><br/> 常言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br/><br/> 大汉在正面战场上坏消息不断,而当所有人都悲观的认为大汉要亡国之时,前线终于传来了个好消息。<br/><br/> “报……”<br/><br/> 刘宏无力的抬起头,略带嘲讽的说道:“谁又战败了?朱雋?还是皇甫嵩?”<br/><br/> 刘宏对于朝堂下的这些大臣是极度的不满意,甚至认为若不是他们,大汉哪会走到现在这个局面,可是刘宏却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过失。<br/><br/> 张让接过手令,一看之后顿时惊喜道:“陛下,这次是好消息,冠军侯秦昊在开封打败黄巢20万大军,杀敌十数余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