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保持冷静
汉道天下第一卷行路难第1230章保持冷静韩融很是诧异。
辛毗拱手再拜,恳切地说道:
韩融斜睨了辛毗一眼,斜睨着身上的白熊氅。
辛毗连忙摇手。
见韩融语气松动,辛毗笑了。
韩融一脸茫然。
韩融恍然,轻轻点头,只是神情并不轻松,甚至有些不安。
韩融轻叹道:
辛毗轻拍栏杆。
韩融明白了辛毗的意思,也觉得他说得有理,便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辛毗顿了顿,又说道:
韩融满意地点点头。
韩融说道:
辛毗愣了一下,随即又道:
——
小桥拿着一封刚收到的文书,歪着头,疑惑不解。
正歪在床头看书的刘协将目光从书上挪开。
刘协放下了书,坐了起来。
小桥更加疑惑,看着刘协。
刘协从她手中取过书信,展开。通常来说,私下上书,他一般是不亲自读的,由大桥、小桥读,告诉他大致内容即可。
汉人重礼节,说正事之前,往往要说一大堆客套话,给天子上书尤其如此。他没时间看这些,要么听关键的要求,要么听个大概,知道某人问安。
但唐夫人很少给他消息,有也是在荀文倩的书信里提两句,像这种专门写信的机会并不多。
看完书信,刘协也有些意外。
唐夫人说的是老臣韩融到了宛城的事,与
之前其他人提及的情况不同,唐夫人多说了几句,描述了与韩融见面的过程,以及韩融在宛城的行踪,最后还提到了辛毗与韩融见面的事。
刘协放下书信,心生疑惑。
之前杨彪有奏疏来,提到韩融,说是与交州士燮兄弟有关。
难道辛毗也想为士燮兄弟说情?
荀攸呢,是不是也在在里面掺一脚。
汝颍人交游广,即使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汝南袁氏受挫,其他人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这些年,因为党锢的事,他一直在关注汝颍人,防止他们跳出来。现在看来,该来的还是来了。
老臣韩融没什么大碍,掀不起什么风浪,但荀攸、辛毗的动向却不能掉以轻心。
幽燕都护府直接关系到北疆以及幽州、冀州的稳定。
刘协想了想,又道:
见刘协神情凝重,一向俏皮的小桥也紧张起来,连忙应了一声。
刘协满意地看了小桥一眼。
小桥将文书收好,准备洗漱休息。
看着忙前忙后的小桥,刘协突然想起周瑜来,接着又想到了孔融。
之前接到消息,周瑜将孔融留在狼居胥山附近,自己去了西域。这个结果不在他的计划之中,也不知道孔融能否适应草原上的生活。
万一孔融死在草原上,那就有点难看了。
说实在的,他不太理解周瑜这么做的动机,但他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冲动,一种年轻人才有的冲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种冲动无所不在,渐有浩荡之势。
这当然是他期望的局面,但期望不等于就能放松警惕,甚至一拥而上。
头脑过热,是会出问题的。
对治国而言,最忌讳的就是头脑发热,情绪一来,拍拍胸脯就做决定。
必要的时候,不仅不能头脑发热,还要适当地浇一点冷水。
至少在他看来,大举西征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他更希望能等到蒸汽机的相关研究走上正轨,甚至是造出了原型机,铺设了第一条铁轨之后再做决定。
归根到底,文明的底气是技术,没有先进的技术做后盾,所谓征服只能想当然。
***战争之后的中华,空有文明,没有技术,也只能挨打。
卧薪尝胆七十年,迎来伟大复兴的中华,随着技术差距逐渐得到弥补,文明的优势才渐渐显现,才有底气喊出这样的豪迈之言,无人能挡。
小桥洗漱完毕,钻进被子,见刘协无动于衷,不免好奇的问道。
刘协看了一眼娇羞的小桥,嘴角轻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