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新家

红楼重生柳湘莲第二九八章新家来人进来,正是茗烟。

黛玉娇吒道!

宝玉被柳湘莲所杀,黛玉生怕被人发现,只要荣国府来人询问,她就将人赶走。

茗烟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道:

雪雁从怀中拿出几两银子,茗烟连忙接过去:

贾宝玉失踪,他日子也不好过。

眼看着王夫人和贾老爷的心情神色一天比一天阴郁。

他们这些胆子大有门路的下人也都准备各奔东西了。

茗烟走后,黛玉打开家书,看了起来。

柳湘莲按捺住了心中的好奇,品着香茗。

茗烟进来雪雁缩在角落,如今房中没有外人,则自己大大方方的开始换衣服。

黛玉和柳湘莲都已经认可了她,那从今往后,她就好好的做自己的小丫鬟就足够了。

黛玉的脸一会红,一会紫,一会黑,到最后竟然充满了忧愁。

柳湘莲神色一冷,江南盐道一直以来就是朝堂权力斗争的核心区域,那里纠结着许多势力的利益网络。

一个字,每年的各种收入几乎都是天文数字。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深陷其中,今日之重病,恐怕与那些盐商施加的各种压力以及面对那些狡诈之徒掣肘颇多综合作用的结果。

黛玉无语凝噎,古人的思想里,出远门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那代表的是舟车劳顿,艰难险阻。

「是啊,扬州又如何,咱们安顿好这里,一同去扬州一趟。林老爷答应你,恐怕也是因为爱女心切,怕驳了你的想法,你伤心难过。

但若我不去这一趟,给他老人家见见,恐他不会真的安心。

既然如此,何不就去一趟,以安林老爷之心。

思女之心缓解,身上的疾病说不定可以不药而愈呢」

柳湘莲越说,黛玉就越心动。

此时她庆幸自己心仪的男人是柳湘莲,而不是宝玉,才能有她现在选择的余地。

下扬州!

和柳湘莲一起!

别说是古代,就算是现代,如果客死他乡,想要尸身回归故乡都千难万难。

除非烧成骨灰……

柳湘莲敢吗?

他要这么做黛玉当场就能抓花他的脸。

一口气说这么多,柳湘莲心中有些忐忑。

如果黛玉实在不愿意,那运回扬州也就运了,无非是麻烦一些,制冰冷冻罢了。

黛玉最终还是赞同了柳湘莲的建议:「柳

哥哥,咱们先去送送王嬷嬷回来再说。」

一行三人就要走,临出门宝钗和莺儿宝琴已经在清荷院门口等着了。

黛玉笑道:

宝钗握着黛玉的手轻轻的拢着:

黛玉动情的钻进宝钗怀里,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众人善意的笑着,宝琴也钻了进去使坏。

柳湘莲给了宝钗一个眼神,宝钗点了点头。

有了宝钗的应允,柳湘莲连忙就走。

贾珍虽然挂了,但是与他没有关系,但是王嬷嬷仙逝,那对柳湘莲来说就是大事。

而且还是家事,所以他觉得有必要将秦可卿和尤二姐尤三姐也一同带去,至于探春……身份敏感,暂时还是算了。

辰时一刻,长长大的送葬队伍终于看到了柳湘莲率领着一众佳人款款而来。

黛玉看到一身孝的秦可卿,心中有些酸楚又有些感激,这种情况下,秦可卿最大程度获得了黛玉的谅解。

一路上,黛玉哀哀戚戚,柳湘莲心中难过,雪雁低着头啜泣,宝钗眼中滚着眼泪,至于其他人,要么没有这么好的技艺,要么根本无法共情。

好在送葬队伍之中有着庞大的哭丧队,哇啦一声,哭声震天。

萧索的气氛瞬间充满了整个街道。

如此多的风言风语,柳湘莲根本就不在意!

荣国府?

呵!

就是一个笑话。

随着最后一捧土盖在棺椁之上,黛玉终于绷不住大声哭了起来。

上气不接下气的哭诉,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宝钗搀着黛玉,安抚着黛玉:

轰隆!

天空突然阴云阵阵,一个炸雷,似乎在回应众人的哀思。

雨到底未下,只有清风。

到了傍晚,已经看不见太阳,金色铺满大地,不相干的人已经全部离开。

黛玉终于收了哭声,捡起几朵落在野间的花朵放在王嬷嬷的坟茔上:

柳湘莲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美酒,一杯又一杯的敬了上去。

众人搀扶着互相离开,进了城快到荣国府的时候,黛玉突然停下了脚步:「柳哥哥,宝姐姐,

我不想再回去了。荣国府,没有温度,如今我一进入其中就感觉痛彻心扉的寒意。」

黛玉冷冷一笑:

柳湘莲转头对宝钗道:

宝钗俏脸一红:

可卿对着柳湘莲点点头。带着尤二姐和尤三姐离开了。

这会,黛玉最需要安慰。

黛玉和雪雁跟着柳湘莲一路左拐右拐,到了城外,靠近东城墙不远处,凸出来一座宅子。

柳湘莲苦笑道:

黛玉想到了王嬷嬷,又有些难受。

柳湘莲拥着林妹妹,心里充满了怜惜。

王嬷嬷还说了,要将她存下来的资产全都给她,但是雪雁却一点都没有透露。

荣国府现在最大的宝藏不是那些资产,而是好像被所有人遗忘的宝玉!

黛玉看着烫金的柳府,喃喃自语:

黛玉闻言,踮起脚尖轻轻在柳湘莲的脸上啄了一口:

一进柳府,黛玉的脸色就有些不好。

好好的一个宅子,天然的分成两半,柳湘莲什么心思她还不清楚?

雪雁应了一声,就要和黛玉往右边走去。

柳湘莲连忙伸出手扯住黛玉的水袖:

黛玉臊道:..

黛玉又闹起了小性子,柳湘莲一把将黛玉抱起,任由黛玉扑腾,往左面飞去。

甩开了雪雁,在黛玉小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纠缠在一起深吻的两人,气氛很快就从剑拔弩张变成了夫唱妇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