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称呼问题
今天更新得比较早,就发个小单章吧。<br/><br/> 上一章有读者问这时候是不是兄弟之间不管长幼都喊哥,姐妹之间不管长幼都喊姐,其实不是。<br/><br/> (一)弟对兄的称呼<br/><br/> 如果是同胞兄弟,弟弟可以有以下几种称呼:母兄、亲兄等。<br/><br/> 如果不是同胞兄弟,则称:异父兄、异母兄。<br/><br/> 注意:以上都是面向第三人时的称呼。<br/><br/> 相互之间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一般用排行来表示,如——<br/><br/> 大兄、大哥、二兄、次兄、季兄等。<br/><br/> 以上是普通称呼。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称呼是可以有许多种的,除了普通称呼外,还有敬称、美称等。<br/><br/> 美称如贤兄、哲兄、长君等。<br/><br/> 谦称:家兄。<br/><br/> (二)兄对弟的称呼<br/><br/> 母弟、亲弟。<br/><br/> 少弟、二弟、季弟等等,以排行为准。<br/><br/> 再补充讲点。<br/><br/> 有时候有嫡庶之分:嫡兄、庶兄。<br/><br/> 有时候有义认兄弟:义兄、义弟。<br/><br/> 死了的,就叫亡兄、亡弟。<br/><br/> 还有不分排行的通称:哥、哥哥、兄、阿兄;弟。<br/><br/> 我发现如果细分太麻烦了,有多种排列组合,就简单点吧。<br/><br/> (三)姐姐、妹妹的称呼。<br/><br/> 排行:伯姐(姐)、大姐、长姐、二姐……;元妹、季妹、叔妹等。<br/><br/> 不分排行通称:女兄、姐、阿姐、姐姐;女弟、妹妹、室妹等。<br/><br/> (四)堂兄弟姐妹<br/><br/> 堂兄、从兄、堂弟、从弟。<br/><br/> 从姐、从妹、堂姐、堂妹。<br/><br/> 对了,这个是指大家同一个祖父的堂兄弟。<br/><br/> 如果不是,有以下两种情况:(1)同曾祖,从祖兄、再从兄……(2)同高祖,族兄,三从兄。<br/><br/> 如果连高祖都不是同一人,那关系也太远了,具体怎么称呼,看各人交情了。<br/><br/> 不亲近的,称你族兄、族弟,亲近的,叫你XX郎(排行)。<br/><br/> (五)表兄弟姐妹<br/><br/> 表兄、外兄、姨兄、表弟、外弟、姨弟。<br/><br/> 内姐、内妹、表妹、姨妹、外姐、外妹。<br/><br/> 注:这个内妹、外妹我还没弄清楚,可能是姑表和姨表的区别,但没证据。<br/><br/> 下面是重头戏,父母和孩子间的称呼,尼玛太多了。<br/><br/> (一)父母对子女的称呼<br/><br/> 不区分外人还是互相间称呼,大家各自理解语境。<br/><br/> 先来肉麻点的:爱子、娇儿、爱女。<br/><br/> 正常称呼:X郎。<br/><br/> 谦称:犬子。<br/><br/> 尊称:令郎、贤郎、贤小娘子。<br/><br/> 然后各种情境身份下,亲生的:嫡男、别子(庶子)、丁男、少子、幼子、稚男、稚儿、息子。<br/><br/> 非亲生的(为什么要单独罗列非亲生呢,因为唐代并不忌讳给别人养孩子,不能说普遍,但也绝不少见):继子、假子、养男、养儿、前子(前妻的儿子,和继子一样)、养女、义女、表生女等。<br/><br/> 接下来再放一波称呼,大家稳住:孝子、孝女、贤子、佳儿;败子、暴子、痴儿、逆儿、逆子、夜叉。<br/><br/> 下面正经点,按排行来——<br/><br/> 大儿子、大女儿:孟男、元子、长子、长男、长儿;长女。<br/><br/> 二儿子、二女儿:仲男、仲子;仲女、亚女。<br/><br/> 三儿子、三女儿:懂的……孟、仲、叔、季排下去……<br/><br/> 小儿子、小女儿:少子、小男、少女、幼女。<br/><br/> 以上所有,全部可以用排行来称呼,也可以称呼小名,或者直接叫儿子、女儿。<br/><br/> (二)子女对父母的称呼<br/><br/> 这个很讲究。<br/><br/> 尊称:大人、父亲、母亲。<br/><br/> 普通称呼:大家、爷、阿爷、爷爷、娘、阿娘、娘娘。<br/><br/> 子女对外人称呼自己父母:家君、家尊、慈母、慈颜。<br/><br/> 称呼他人父母:尊府、尊堂等。<br/><br/> 父母统称:尊亲、高堂、爷娘、父母。<br/><br/> 下面再讲一些有意思的称呼。<br/><br/> 宦官:阉徒、阉宦、内养、内竖、中人、中官等。<br/><br/> 对武夫的蔑称:丘八。<br/><br/> 何光远《鉴戒录·轻薄鉴》:太祖(王建)问击棆之戏创自谁人。大夫(冯涓)对曰:“丘八所置。”上为大笑。<br/><br/> 对读书人的蔑称:措大。<br/><br/> 李商隐:鸦似措大,饥寒则吟。<br/><br/> 措大最开始叫醋驮。<br/><br/> “往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还记得本书中出现过的醋沟吗?),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复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br/><br/> 醋驮最先变成“醋大”,然后又变成“措大”,却不知如何演变了。<br/><br/> 措大这个称呼,唐代已大为流行。<br/><br/> 如《江陵语》: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br/><br/> 宣宗谓侍臣曰:“崔铉真贵人,裴休真措大。”<br/><br/> 学生怎么称呼老师呢?就叫老师、先生。<br/><br/> 再细一点,一直学习的老师,叫“常师”。尊敬点的话,“明师”。<br/><br/> 下面讲一种特殊的称呼“导师”,这是佛教用语,一般是引导众生入佛道的师父的称呼。<br/><br/> 就写这么多吧,睡觉,下次有空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