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酷吏

锦衣状元正文卷第六百九十二章酷吏京城里还在到处流传朱浩在番邦使节面前失礼之事。

结果中秋刚过,八月十六的晚上,会同馆内便发生,有人在会同馆内刺杀朝鲜使节,申继宗几乎是死里逃生,接连被砍中几刀后才在会同馆的看馆衙差相助下,杀退刺客。

杨慎听说此事后,急忙前去查看情况。

这次杨慎没见到申继宗,只见到副使尹希仍。

尹希仍此事依然是一脸后怕,地上躺着十几个人的尸体,既有朝鲜使团的人员,也有刺客。

刺客来势汹汹,到底是哪里来的不清楚,只知道每次出招都朝要害部位招呼,朝鲜使节本以为是大明这边的人前来行刺,后来却多亏会同馆的人相助,帮助他们把刺客杀退。

杨慎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四处流淌的鲜血,嗅着空气中浓重的腥气,肚子翻江倒海般,喉咙一阵发痒几欲呕吐,但他终归还是忍住了。

这问题本事问尹希仍,但尹希仍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摇头苦笑。

南城兵马司一名副指挥使走了过来,抱拳行礼:

杨慎有种打人的冲动。

怎么好端端突然有刺客前来?

还是在自己作为朝廷委任的迎接正使的情况下!

这件事对他来说没影响是不可能的,若是新皇蓄意刁难,肯定会怪责他保护番邦使节不力。

杨慎转身问了一下身后的随从。

听说此消息后,他在出翰林院时就让人去通知朱浩,让朱浩过来看看。

倒不是说他想问问朱浩是怎么猜出这些人在京城有麻烦的,其实就是想让朱浩过来露个面,方便他这个正使把责任推出去。

可到了地方后他就想明白了,这件事朱浩提前做了预警,责任怎么也落不到他头上。

随从道:

杨慎急忙把会同馆的人叫过来,严厉斥责一番。

至于尹希仍等朝鲜使节,杨慎懒得去理会。

……

……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杨慎都快忍不住要再派个人去催促一下时,朱浩姗姗来迟。

先前南城兵马司的副指挥使又回来了,此人名叫何立,在京城遍地达官贵人之地,一个正七品的南城兵马司副指挥使,武职也,一点地位都没有,是个文官他都要称呼大人,见到杨慎后也是因为公事在身才没跪下来磕头。

即便如此,说话也是毕恭毕敬。

杨慎道:

说着他已起身到花厅门口迎接。

见到一身常服的朱浩,杨慎把朱浩叫到屋里边,屏退众人之后轻声问道:

朱浩点头。

杨慎叹道:

朱浩问道:

杨慎有些无奈,

朱浩道:

杨慎面带疑惑。

正说着,外面喧哗声传来。

何立在门口:

杨慎面色着恼,本来让顺天府和南城兵马司的人帮忙查查就行了,现在惹来锦衣卫,事情恐怕不好收场了。

作为大明这边派出迎接使节的主官,杨慎很不希望事态扩大。

但他还是带朱浩走出花厅,去见锦衣卫来人。

……

……

来的锦衣卫有五人,为首者是一个叫王邦奇的总旗官。

此人在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正德年间,王邦奇为了迎合上司钱宁、江彬等,出面折磨文官,后来因办事手段毒辣,得罪人太多,被罢官免职。

嘉靖登基后,王邦奇多次请求复官,不知何时已官复原职。

给事中安磐曾参劾王邦奇:

此等酷吏,后来在杨廷和致仕后,终于将其天赋发挥到极致,杨廷和派系的人相继被他攻击,抓了很多人下诏狱,甚至很多名官员被他折磨致死。

历史上王邦奇就是嘉靖折磨杨廷和及其党羽的急先锋,用来震慑百官,之所以不用兴王府出身的人,专门找王邦奇,其实是为了避嫌,把那些能带来好名声的行动都留给了兴王府旧部。

朱浩毕竟没有执掌锦衣卫,王邦奇出山这件事,朱浩没发表过任何意见,却未曾想,会在这里遇到。

此时的王邦奇不过是个正七品的锦衣卫总旗官,但见到杨慎和朱浩时,那傲慢之态已溢于言表,就像他才是上司,可以随意将眼前这两个翰林给处置般。

王邦奇根本就没有跟杨慎和朱浩打招呼,上来便朝何立发难。

何立指着不远处地上躺着,覆着草席的尸体道:

王邦奇怒道:

何立嗫嚅道。

王邦奇地一声将腰间佩刀抽出来,厉喝道:

何立虽然早就料到锦衣卫的人不好说话,但没想到会如此蛮横。

杨慎走了过去,瞪着王邦奇道:

王邦奇怒视杨慎,差点就想挥刀往杨慎身上砍,但看到杨慎身上的青色官袍,不敢再出言恐吓。

何立好像找到救星般,赶紧介绍:

朱浩笑道:

王邦奇怒视朱浩。

朱浩心想,真是不知死活,我是谁也是你能打听的?我是一个能让你瞬间万劫不复,不给你留丝毫

面子的人。

何立急忙引介:

王邦奇冷笑不已:

言辞中满是奚落和嘲讽,却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但对杨慎来说,这比打他脸还严重。

杨慎可不会惯王邦奇的毛病。

你连个百户官都不是,话说锦衣卫千户见了我都要客客气气行礼,谁给你的胆子敢这么对我说话?

王邦奇虽然蛮横,但似乎也看出来了,这位杨阁老的公子不好惹,他不急不慢,冷哼一声便往旁边去了。

杨慎正要追过去责难,却被朱浩伸手拦住。

朱浩给杨慎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这种人你跟他斗什么气?赢了你也不觉得光彩,输了更觉窝囊。

朱浩道:

何立急忙行礼。

朱浩对杨慎道:

杨慎眼珠子滴溜溜一转,也琢磨出门道来。

锦衣卫要横插一杠子,还派了这么个不识时务的王邦奇来,事情就变得非常微妙。

明知有人会借这件事做文章,他只是被临时安排来迎接朝鲜使节的官员,大可不必为此等事发愁。

……

……

入朱浩所料。

翌日朝会将要开始时,有关朝鲜使节在会同馆被多名刺客刺伤之事就已传开,众大臣议论纷纷。

让人更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先前陪杨慎去迎接使节的朱浩,一个翰林院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提前警告让朝鲜使节早点走!?

倒显得这家伙料事如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