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陶渊幽菊(上)

晚上,牛二山,羊肠小道上。

一位光头老汉挑着担子奔行。

其速度快如奔马。

身上的货郎担却纹丝不动。

货郎担里,连一粒琼锅糖或一个拨浪鼓都没有晃动。

此人就是在半山村附近鼎鼎大名的“陶小天”大爷。

沿着陡峭山腰小径走过十来里,地势越来越高。

转过一个弯,前面突兀出现一片山谷,山谷里有二三十来个简易木屋。

前头还偶尔有一两声犬吠。

木屋更远方,一座连绵的山峰,类似牛轭。

因此,这地方名叫“牛轭岭”。

——

“牛轭岭”附近,有一群简易木屋,其中有一处岗哨。

岗哨里并没有灯。

但对于有修炼过的先天武者来者,基本上能看得清楚。

它三米多见方,有一张床、一张桌子。

墙上还挂着弓箭、长剑、长枪、阔剑等武器。

整体上较为简陋。

此时,一位一米八多、三十多岁的男子正站在岗哨门口。

他腰佩大刀,身材健硕。

其双眼大如铜锤。

其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陶小天大爷。

见到前来的陶小天大爷,此男子脸露笑意。

“牛二兄弟,先天二段仆人陶道宝前来报道。”

陶小天大爷笑道。

同时,他放下了货郎担。

原来,“陶道宝”才是陶小天大爷的真名。

——

“道宝,你我做兄弟伙六十多年,不要这么客气。”

牛二笑眯眯的。

他完全不像附近村民传言的那样凶神恶煞。

“兄弟是兄弟,”陶道宝挑着担子进入岗哨里面放下,继续道,“做事是做事。”

坐在床沿上,陶道宝喝了口水。

对于此地的一切,陶道宝显得很是熟悉。

而他和牛二看起来也关系不菲。

——

“先办公事,将我们通北贾家的事儿办好,才能轮到咱们兄弟情谊。”

陶道宝一边说话,一边从一头箩筐里拿出宵夜。

一壶酒、一碟花生米、一大盘卤猪耳朵和两副碗筷。

在陶道宝的左袖子里,偶尔露出一只黑色的玉环。

看起来非金非玉,似乎很有内涵。

俩兄弟对饮起来来,坐在陶道宝对面的牛二浑不在意。

因为他的左手腕上也有一只。

——

“这卤猪耳朵,这酒不错更是带劲!”

牛二咕咚一声,将碗放下。

好几块卤猪耳朵肉被一筷子夹起,放到大嘴里,大嚼起来。

“那是当然。

“这可是前天从曹家圩镇李家的好东西。

“我可是花费了三只大鹅才换来的。”

陶道宝大爷似乎一副肉痛模样。

“我还以为是你从李家偷来的呢!”

牛二嘿嘿笑道。

“我掏道宝做事,可以短斤少两,可以炒出高价,也可以卖便宜的A货。

“但我掏道宝从来不做偷抢之类的事情。”

俩人继续喝酒吃肉,细嚼慢咽。

——

“这段时间没什么事儿吧?”

俩人坐在椅子上边吃边唠嗑。

“没什么事,哪个不长眼的人敢过来!”

牛二一脸凶悍模样。

只有这副模样,才符合传闻中那凶神恶煞的样子。

“只是张三树又掳来一个不长眼的家伙。”

牛二打了个饱嗝。

“不会是我们“容家湾”那边的人吧?”

陶道宝一副关心的模样。

“不会!”

牛二摇了下头。

“你们那地方鸟不拉屎,路途又远,谁会去那个犄角旮旯?!

“就是这附近的一个村的。

“那小子运气不好,正在村里小偷小摸。”

——

陶道宝听到后松了口气,站起身来。

身子一直,陶道宝身上骨骼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

“你这老东西!”牛二一脸羡慕地道,“先天二层快要圆满了吗?”

“你如果少吃多锻炼,修为早就不止先天一层,而是会比我高多了!”

陶道宝笑着回应道。

俩人离开岗哨屋,往前行去。

而岗哨屋内,残羹冷炙还有不少。

它们可以留着,待会儿用于宵夜。

——

陶道宝和牛二兄弟来到了附近不远处的一个小屋。

小屋门口蹲着一只大狗。

它张着大嘴,吐着舌头,双目的黄光在夜色下闪烁。

看到牛二和陶道宝到来,这只大狗没有作声。

如果乱叫,那就可能进火锅。

将门打开,牛二和陶道宝先后进去。

里面伸手不见五指。

但先天武者仍然能看得清清楚楚。

——

只见地板上铺着茅草。

茅草上躺着一个小年轻。

看起来,这是一位年轻男子。

他双目被蒙,正处于昏迷之中。

陶道宝伸手一提,将这小年轻带离小屋,向远处奔驰而去。

这小子百多斤重,在他手里如无物。

“牛二,这次给我将那厮给宰了,好不好?”

陶道宝大爷一边走一边说。

“为啥?”

牛二嘿嘿笑着,明知故问。

——

“我来到老家这边二十多年,杀过鸡,宰过牛,还吃过狗肉。

“就是没有杀过人。

“手都有些软了。”

陶道宝大爷一副很遗憾的口气。

而其手上仍然提着那个“小年轻”。

它就像大爷曾经提着的新会烧鹅。

“随你,或许杀老家的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呢!”

牛二嘿嘿笑道,不以为意。

——

“是啊,”陶道宝感慨道,“我一直不想杀家乡人。

“毕竟,兔子不吃窝边草。

“但二十多年了,再不动一动就荒废手艺了。

“手软了,心软了,做事就不灵便了。

“或许,到时候贾家不继自家续约,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

一边继续赶路,陶道宝大爷一边感叹。

想当年,大块吃肉!

大碗喝酒!

还有,利刀子杀人!

“何其快哉!”

陶道宝大爷似乎无比怀念以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但通北贾家神通广大。

自己兄弟三人。

一人被弄死。

两兄弟被抓。

自己已经修身养性二十多年了。

——

“看来,道宝兄弟你还是老了啦。

“你在秋名山那边,杀的人恐怕也有四五十吧?!

“这才过去多少年啊?!”

牛二笑道。

“你说的或许也不错。

“人老了,就想叶落归根。

“我一辈子不结婚、不抽烟、不赌博,致力于武学。

“到老来想回老家,做起了走街串巷的行当,试图与人为善。

“现在看来,效果也不错啊!”

陶大爷嘿嘿笑道。

二人带着被掳的小年轻者,仍然快愈奔马。

但路途并不很近。

——

“听你说,那半山村豁牙家二小子多次拒绝你,还侮辱你。

“你怎么不把他一家老小全给宰了?”

牛二走在后面,边说边笑道。

“这也算温故知新啊!”

牛二补充道。

“哪里值得哦!”陶大爷摇了摇头,继续道,“跟一个小孩过不去,自己这一辈子还不如做只呆头鹅。

“再说那一家子虽然不咋的,但似乎那小子有些灵根的影子。

“就这样杀掉,实在是暴殄天物啊!”

二人聊着天,终于来到了牛轭岭脚下。

——

眼前出现一个高约二十来丈、光滑可鉴、犹如陶瓷筑造的石壁。

石壁下方有一汪清潭。

此清潭被命名为“陶渊”。

因为其石壁光滑有如陶瓷。

“陶渊”传过来一阵阵特殊的气息。

这是灵气的气息。

陶道宝和牛二经脉隐隐有些不适。

因为它不是仍在凡人层次的先天武者所能承受的。

但与此同时,清潭附近还有一股幽香传来。

它与灵气的气息混合,既让人难受,又让人振奋。

——

这股幽香来自清潭附近一个用竹篱笆围起来的小园圃。

小园圃内,一棵半人多高、自带淡淡光影的幽菊孑然绽放。

其花开五朵,刚好一只手可以数完。

其名为“陶渊幽菊”。

对于这朵花,章公子看得甚重。

但它有什么用,陶道宝和牛二既不敢问,也不敢打听。

——

“陶渊幽菊”五丈外,是一座青石筑就、约五丈长宽的石屋。

从外面看,它在黑夜里安安静静,既无光亮,又无声音。

但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它们全部都是凡人的错觉。

因为这屋子铺设了通北贾家修士布下的一阶隐息兼聚灵阵。

外面看无光无声。

里面却是灯火通明。

一个看起来颇为年轻、身高二米、身着白衣的小伙子,正躺在客厅的长椅上呼呼大睡。

——

长椅面前,是一个茶几。

茶几上有一个长条形的笼子。

笼子里两只拳头大的蛐蛐,正鼓大眼睛,相互对峙。

而其眼睛和动作却一眨不眨地。

似乎刚才那年轻小伙子就是在看这对大蛐蛐对峙时睡着的,以至于眼泡都有些浮肿。

“章公子,先天二段仆人陶道宝、牛二前来报道。”

陶道宝和牛二站在“陶渊幽菊”五丈外的石屋前,用力叫唤了好几遍。

但屋子里安安静静,没有任何反应。

因为屋内那【章公子】正在酣睡。

其呼噜声将屋内的纸张吹得乱飞。

它们有如那飞舞穿梭的一只只蝴蝶。

——

“章公子或许睡着了。

“此事如何办才好?”

牛二看向陶道宝。

陶道宝是走街串巷做生意的,见多识广。

他应当知道如何处理眼前的事儿。

后者苦思冥想,寻找对策。

——